互聯網無遠弗屆,蘊藏著海量資訊。網上有多少資訊能被大眾接觸到?從資訊觸及性 來說,互聯網可分為表網、深網和暗網三個層次。
暗網
互聯網無遠弗屆,蘊藏著海量資訊。網上有多少資訊能被大眾接觸到?從資訊觸及性來說,互聯網可分為表網、深網和暗網三個層次。

I. 表網 (Surface Web,又稱「表層網絡」或「開放網絡」)
表網是大眾日常會到訪的網站和平台,如新聞媒體、網上商店、社交平台等。用戶使用一般搜尋器(例如Google、Yahoo等)便能找到有關連結。表網的數據佔互聯網的資訊大約4%。
II. 深網 (Deep Web)
深網的內容不能被一般搜尋器找到,例如公司內聯網、即時通訊軟件的對話等,它佔整個互聯網的資訊大約90%。深網的資訊大多需要密碼或身分驗證後才能接觸到,例如醫療報告、政府內部文件、公司商業資料、以及必須付費才能使用的服務,如線上雜誌和報紙等。
III. 暗網 (Dark Web 或 Dark Net)
暗網的內容只能透過特殊軟件、授權或通訊標準存取。暗網社群以洋蔥網絡 (The Onion Router,俗稱Tor) 最為活耀,其次是隱形網計劃(Invisible Internet Project (I2P))和自由網(Freenet),暗網的設計讓用戶身分高度隱密,暗網社群之間也不能互通,它佔整個互聯網的資訊大約6%。現時,不法分子利用暗網的隱密性和匿名性作犯罪活動,如販賣毒品、槍械、兒童色情物品、販賣信用咭資料和個人資料等。
解構暗網
由洋蔥網絡 (Tor) 說起
於1990年代中期,美國海軍研究實驗室的人員認為當時的互聯網通訊不夠保密,擔心黑客的截取通訊活動會影響軍事安全,因而開發洋蔥網絡 (Tor)。Tor的原理是把訊息作多層加密,在通過每一個多個節點(node)時才進行一層解密,多層加密訊息的結構猶如洋蔥形狀。Tor網站使用.onion作為頂層網域名(有別於一般使用的 .com、.hk、.org等),用戶需要透過特定的軟件訪問特殊的節點,才能瀏覽Tor網站。

暗網的濫用情況

建立暗網的原意是保障網民的私隱和言論自由,免受政府監控。然而,有大量不法分子利用暗網的隱蔽性進行非法活動,如買賣毒品、槍械、假鈔、假證件、個人資料、兒童色情物品,甚至買兇殺人等,並利用虛擬資產作交易以增加追查難度。
在眾多暗網黑市平台,「絲絡之路(Silk Road)」可謂最惡名昭著的毒品交易平台之一。該平台活躍於2011年初,曾有超過十萬人次光顧。經美國聯邦調查局 (FBI) 於2013年起連番打擊,平台創辦人最終以販毒和洗黑錢等罪名被判處終身監禁,該網站亦被關閉。
2021年1月,歐洲刑警組織聯同多國警方搗破一個名為當時最大,擁有逾50萬用戶的「Dark Market」暗網交易市場,並拘捕了經營者和檢獲多台伺服器。歐洲刑警組織再於同年10月,展開「DarkHunTOR」執法行動,連同多國警方拘捕150名涉嫌在暗網販毒等犯罪分子,凍結超過 3,100 萬美元現金和虛擬資產,並檢獲大量毒品和槍械。
使用暗網的風險

暗網的世界並非無法可依。大部分適用於現實世界的法例,均適用於互聯網世界,包括暗網在內。用戶如在暗網進行非法交易或活動,均可能觸犯相關法例。

暗網世界充斥詐騙和網絡釣魚陷阱。不法分子能以極低成本在暗網開設假網站,以提供非法產品或服務為餌,要求買家以加密資產作交易,並在收款後逃去無踪,令買方蒙受損失。此外,暗網內充滿惡意程式,如用戶從暗網下載內嵌惡意程式碼的盜版或破解軟件,其電腦裝置極可能會被黑客入侵或被攻擊,成為殭屍電腦並對其他裝置進行網絡攻擊。
結語:暗網的迷思
世上並沒有工具能保證絕對匿名和安全,使用Tor也並不例外。如用戶不適當使用Tor的功能,其個人資訊或IP 地址也可能會被洩漏。總而言之,我們在網上的活動總會留下足跡,因此不要心存僥倖進行違法活動。
你可能感興趣
於…
元…
在…
很…
物…
隨…
大…
虛…
香…
人…
深…
雲…
N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