網絡欺凌指利用圖像、聲音、文字等訊息,透過社交媒體、討論區、即時通訊軟件、 電郵、線上遊戲等平台蓄意並持續對他人作出的冒犯或滋擾
網絡欺凌
網絡欺凌指利用圖像、聲音、文字等訊息,透過社交媒體、討論區、即時通訊軟件、電郵、線上遊戲等平台蓄意並持續對他人作出的冒犯或滋擾行為。這些行為包括詆毀、排斥、恐嚇、勒索、假冒他人身分、發放虛假訊息、起底、分享受害人的影像、改圖、誘使進行性活動等。
任何年齡的人,都可能會成為網絡欺凌的受害者。由於在網上發佈的惡意訊息能迅速廣泛流傳,並難以完全清除,而受害人亦未必能即時澄清或防備,因此網絡欺凌造成的傷害可以是永久的。
大部分適用於現實世界的法例都適用於網上世界。欺凌者可能干犯的罪行包括:
- 刑事恐嚇
- 勒索
- 使用電話傳送厭惡的訊息
- 未經同意披露個人資料
- 性罪行(例如發布淫褻及不雅物品、以威嚇促致他人作非法的性行為、管有兒童色情物品等)
有些人會妄顧他人感受,在網上作出欺凌或起底的行為,從而獲得快感。這些行為不容助長。如發現或遇上網絡欺凌,未成年人士應向家長、老師或可信任的成年人尋求協助。
向網絡服務供應商投訴並要求移除訊息
如感到滋擾,可利用社交平台或即時通訊軟件的攔截功能停止接收訊息
如涉及不當披露個人資料,向個人資料私隱專員公署投訴
如涉及刑事成分,應報警求助
你可能感興趣
香港警務處網絡安全及科技罪案調查科藉著出版故事繪本,以專業角度提供渠道予青少年、家長及老師探討各類型的網絡新常態。…
在數碼年代,青少年從小開始接觸互聯網。網上資訊良莠不齊,不良資訊對他們的影響…
於大約2013年,裸聊勒索集團開始肆虐全球。菲律賓甚至有村落經營「裸聊村」,即…
為修補漏洞,以及打擊窺淫、偷拍及未經同意發布私密影像的行為,立法會於2021年…
過去因應疫情、社交距離措施及停課安排,很多兒童及青少年都依賴互聯網與他人保…
日常社交要講禮儀,網上社交亦有一套「網絡禮儀」。在社交媒體發達的年代,人人…
為加強打擊侵犯個人資料私隱的「起底」行為,《2021年個人資料(私隱)(修訂…
此指引為設定社交媒體帳戶至最高私隱權限的建議,以保障青少年在使用社交媒體軟…
在數碼化的年代互聯網使用者愈趨年輕化。家長必須協助子女養成自律的習慣,在網…
根據香港法例第579章《防止兒童色情物品條例》,兒童是指未滿16歲的人;而兒童…
網上性誘識兒童指性罪犯透過互聯網,有計劃地部署針對兒童進行性剝削的手法。…
在數碼化的年代,很多成年人及青少年的生活和學習都離不開互聯網。然而,網上暗…